Versun

对待生命,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终将失去它

PKM探索

2023-02-24 一些不错的资源

  • Effie软件的blog
  • 一个由org-mode生成的静态网站:https://ag91.github.io
    我发现只要用了emacs,则TA的github大部分都是围绕elisp的代码,哈哈,看来emacs真的很折腾
  • 一个可以保存为HTML的笔记软件Noteship
    仅有mac端,移动端还在开发,无法iCloud同步,订阅制
  • 最原始的卡片笔记法的软件The Archive
    有点简陋感觉,很纯粹

2023-01-20 关于任务管理方法

ref: About The Bento Method

  • Pack: 抽取3个任务
    • 小:简单的任务,比如清理email,归档文件等,15-30分钟
    • 中:需要一半的精力,项目导向,邮件事件,发布博客,完成撰写等,45-60分钟
    • 大:需要深度集中,交付成果,编写报告,视频编辑等,90+分钟
      • Flow: 选择一种工作流
      • 吃掉那只青蛙:大 -> 中 -> 小
      • 攀登:中 -> 大 -> 小
      • 慢热:小 -> 中 -> 大
      • Focus: 一次只处理一个任务

2022-12-21

唯一适合你的笔记系统,是随着你的使用慢慢形成的,然后在其过程中慢慢完善。
不要一开始就想构建一个完美的笔记系统,这注定会失败的,因为该系统不是在生产环境中锤炼出来的,所以一开始不要浪费时间和热情在构建上,而应该在使用中学习并构建,享受这段渐进式的过程。
现在开始创建您的Home笔记


2022-10-08

每一个笔记是一个点,2个关联的笔记是一条线,多条线即构成面,多个面构成体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体中的点呢,很显然,需要3个维度来定位,

这时就需要标签,定义笔记的3个维度(X状态,Y类型,Z类别)

每个维度的初级类别是固定的,初级类别的子类别不限制,根据需要添加

每个笔记,必须要有XYZ标签,数量不限制

该标签系统的目的:快速定位笔记,每个维度的边界清晰,没有打标签的压力

也可自行定义这3个维度(但要注意,每个维度的边界要清晰,这样才便于标签,没有压力)

X-status:open, in_progress, on_hold, closed

Y-type:goal, project, resource, archived

Z-class:relationship, healthy, financial, career

新笔记默认是open, resource状态,type下的goal的子标签,对应class,即每个class都需要有个长期目标/终极目标

关于class的分类,可依据自己的情况做修改,不建议过多,3个左右的大类即可,

新笔记默认是open, resource状态,type下的goal的子标签,对应class,即每个class都需要有个长期目标/终极目标

关于class的分类,可依据自己的情况做修改,不建议过多,3个左右的大类即可,

不用怕分类过于粗糙,因为project下的笔记不会太多,且每个project笔记其实就是一条线,已经是一种变相汇总了

整个系统,包括笔记和标签,都是目标导向,


2022-08-24 [^1]

关于Daily jots,就照常,但每天要把归类相关内容,其他无法归类的,就放着,等待自动archive


2022-08-08

  • 在daily note里面的todo,需要移动到对应的project或者goal笔记下

  • ~每个todolist,都要添加 | ,后面跟一个project笔记的双链,或者area的,不用拖到对应的笔记中,这样在backlinks上可以看到时间线~

  • 每个todolist,都要添加截至日期

  • 每天睡前回顾,清理,具体化todolist,安排明天要做的事

Tag:4个维度

宏观维度:Project、Goal、Resource、Archive

客观维度:Family、Personal、Professional

执行维度:Now、Later、Maybe

优先级维度:Urgent、Important

Note:

至少2个tag:

  • PGRA

  • FPP/subTab

priority和do维度在Project下必须要有: Check Notes

每个笔记至少包含一个以上的areas和type tag

tag的使用方法:Using double brackets for note creation or linking – Amplenote


2022-08-05

可以使用Rich Footnotes 来把daily note的初步想法整理到相关的笔记中

rich footnotes的内容为想法思路流水,即笔记中产生该结果的心理路程


2022-08-04 [^2]

  • 直观更便捷,直觉性的方式来组织,减少不必要的脑力活动,不过多的进行内容评判标签化,以内容为核心

  • 按照之前的官方流程图,Jots的作用是capture,Notes是整理,Task是计划优先级,Calendar是安排完成

  • 如果每个标签的年笔记少于5个,则需要考虑该标签是否有必要存在


2022-07-27


2022-07-22

还有邮件问题,一堆订阅的还没看。。。

其实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潜意识在做决定,所以要将日常routine培养成习惯,同时要每日回顾,目的是写入潜意识中

amplenote会把超过30天没有活动的笔记,自动archive,这个倒是还不错,逼迫你去整理输出,否则就是没用的。

task增加emoji标识,加入❓表示疑问,无标识的则为正常的todo list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最小化原则): 除非马上要用到,否则不要在系统中增加其他元素,比如添加的问号,很容易就想添加其他的标识,但,目前的系统中,没有必要增加除问号外的标识,因为目前的Task只有2种,已经可以明确分辨了,所以没必要再添加新的标识。


2022-05-04 \~ 2022-06-18 使用Agenda app [^3]

没什么大用,留个记录


2022-05-04 NOTE\
今天经朋友介绍,试用了一个新的app: Amplenote\
感觉挺好的,整体流程和我目前的体系大致相同,可以应用过来\
主要有4个模块:

  1. Jot – 类似Roam的Daily,自动汇总每日新增的笔记

  2. Notes – 所有笔记存放的地方,没有子分级,通过tag来细分

  3. Tasks – 汇总所有笔记内的Task任务

  4. Calendar – 顾名思义,安排日程的地方\
    官方的流程体系:应用截图:

  5. Jot\

  6. Notes\

  7. Tasks\

  8. Calendar\
    笔记同时支持双链和反链\
    \
    2022-05-03 NOTE\
    记录目前的笔记结构(更精简了)\
    PAR为笔记本形式,只有Archives是个组,方便后期整理笔记本\
    整体更接近实际使用笔记本的直觉。


2022-02-16 NOTE\
其实,Resources和Areas可以合并,没必要分那么清楚,看个人喜好吧, \
比如,如果大类太多了,可以建立Areas来专门放些优先级更高的大类。

记录下目前笔记本的大类:\


2022-02-15 OUT

知识管理,除了建立系统,还要升级你的认知

距离上一篇我还在使用Roam Research的文章,已经过去了2年,即使后来我回到了Evernote国际版,仍然没有相关的文章更新。\
主要因为在使用RR期间,有一件事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至今还未完全解决该问题,但这引发了我对于知识管理的新的探索,\
该问题也让我明白,在知识管理领域,自认为有资格,其实我刚刚入门。\
因此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我没有输出任何关于知识管理的文章,生怕误导他人。

具体的心理历程,大家可以查看我分享的Evernote笔记,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PKM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这篇文章也只是该笔记的一个产出,同时也是我目前使用的知识管理流程的一个缩影。

好的,开始。\
先说下我遇到的问题,记录在2021年12月18号的一个卡片上,如下截图:\
虽然后来我搜索出来了,但已经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整理和收集曾经整理过的资料。\
我发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太过依赖强大的双链笔记的自动化,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曾经看过玉树芝兰老师的一篇文章,说的就是在RR上产生了大量的笔记后,即使有双链,依旧会出现无法搜索到需要的笔记。\
然后文章内有一学者的解决方法是:手动双链。。

看似双链功能解决了搜索笔记的问题,其实并没有。\
双链的理念是,尽可能让所有的笔记之间产生联系,上下都有钩子,也就是卢曼的卡片笔记一样,一张卡片能不断的勾出其他卡片,形成一个体系。\
其实,双链笔记软件没有错,它也成功的完成了它的工作,错的是,这个钩子只属于软件本身,并没有在我们的大脑里产生任何影响。\
因为太简单了,只需要输入“ [[ ”即可,以至于钩子太多,我们再一次迷失在自己的笔记中。

因此,我选择回归到印象笔记,不过,这次,我选择的是Evernote国际版\
理由如下:

  • 稳定。这真的很重要,截至2022年2月16日,除了Evernote,onenote,notion,其他笔记软件,真没这三个稳定,包括我以为已经很稳定的wolai….

  • 我需要强制自己慎重手动双链,来增加印象,如非必要,不会建立关联 (底气来自于一页日期式笔记的优点,可查看上面分享的Evernote笔记。)

  • 国际版的web应用, 不像印象笔记的web应用那样残废,功能和客户端一致,让我可以在Linux下顺利使用。

  • 国际版团队对于新功能的添加,很谨慎,非主要功能,都是适可而止。

  • Evernote被人吐槽最多的,比如笔记本无法多层级,笔记内的列表无法折叠展开,对于我来说反而是优点,是最像实体笔记本的体现。

    • 多层级功能会让我一直想去分类,导致一些笔记越藏越深,同时也会增加整理笔记的精神压力。

    • 列表折叠,对于我来说,全部显示,可以让我更快的浏览相关笔记,而不会忽略掉那些折叠起来的列表,同时也会督促我简化笔记,而不是长篇的列表。

  • 国际版的任务和提醒功能和笔记的互动恰到好处

  • 搜索功能强大且准确,不仅能搜索笔记内容,还能搜索图片和文档中的文字,还有相关的搜索语法可用。

  • 还有个小细节,笔记列表可以按卡片形式显示,会显示顶部的摘要和首张图片,便于快速浏览。

    • 就这么一个小功能,其实在卡片笔记法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在众多笔记中,如果要建立链接或者查找,有标题和摘要肯定要优与仅仅一行标题的

回到标题,“知识管理,除了建立系统,还要升级你的认知”\
展开来说,知识管理,不仅仅只是建立软件系统,还要为你的认知建立对应的系统,然后融入到你的工作/生活的流程中。\
“重点是人,而不是工具” \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很深刻。

目前已经使用Evernote国际版了近一年,新旧笔记转移也很顺利,印象笔记导出到Evernote是无痛的,RR笔记导出文本,除了样式丢失,其他也无大碍。

如果对我的整个PKM系统感兴趣的,可以留个言,我抽空写下我的整个流程。\
着急的话,也可以查看上面分享的笔记,也能一窥全貌。

注意:笔记中很多Reference参考链接,由于都是私人收集在cubox中,因此可能打不开。


2022-02-14 NOTE\
关于卢曼的卡片笔记,卢曼的唯一目标是关于社会学,因此永久笔记里面,都有一个大的主题相关性,即社会学相关,因此无需分类,\
但是如果个人使用的话,若要all in one,则会出现很多不同类别的笔记,因此仍然需要分大类(利用PARA)

Reference: 卢曼的卡片笔记编号是时代限制,在电子笔记下是不必要的\
Content not supported\
This block is a placeholder for Tasks, which has been officially released on the newest version of Evernote and is no longer supported on this version. Deleting or moving this block may cause unexpected behavior in newer versions of Evernote.

  • 但如果在电子笔记上使用,则无需编码,因为可以随心更改 并且可以使用超链接/双链,但需要有更改记录来回溯(一页日期式) 和 tag

Content not supported\
This block is a placeholder for Tasks, which has been officially released on the newest version of Evernote and is no longer supported on this version. Deleting or moving this block may cause unexpected behavior in newer versions of Evernote.

  • 个人认为并不需要,因为笔记软件的搜索功能,相对于卡片更加强大,同时一页日期式类似于卡片,也能达到原子性,还兼顾回溯。

综上,简化后,针对电子笔记改良后,目前使用到的理论方法如下:

  • 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理念

    • 阅读学习后要及时转述输出

    • 要和旧知识建立联系

    • 只分大类,其他小类用tag标记,或者直接使用内容本身,不设置tag

    • 手动链接比自动链接效果更好

  • 渐近式阅读

  • 一页日期式

  • PARA\
    PARA为大框架,内部使用卢曼的理念来组织笔记

关于一页日期式的补充\
日期下标格式:日期 动作(new, add, delete)\
卡片日期格式:日期 动(NOTE, OUT)

Reference: 尼克拉斯·卢曼档案馆 (niklas-luhmann-archiv.de)

间隙日记法 Reference: wolai模板


2022-01-13 NOTE\
技术类的书籍,概念转述,可以检测你是否真的理解这个概念


2022-01-12 NOTE

PKM系统

工具:Cubox, Evernote\
方法论:标签,CIPARA,渐进式总结法\
书籍:《卡片笔记写作法》\
CIRAPA:

  • Collection(收集):所有信息的入口。判断阅读信息价值,临时性的,定期来进行归档、整理或者删除。可以当做大脑的缓存,避免记录的时候纠结放在哪里。

  • Inbox(收件箱):阅读,学习,抽取信息,但不产出

    • 临时笔记
  • Resources(资源):自己消化过的内容,创作的东西,创建卡片的初步状态,记录卡片的来源。

    • 文献笔记 未建立链接的笔记2022-02-14 add

    • 永久笔记 没有适合的领域/类别2022-02-14 add

  • Areas(领域)(Pre-Projects):即日常你需要精进的「领域」,比如健康就是一个领域,而跑步则是项目;写作是一个领域,而写一篇公众号文章则是一个项目;

    • 永久笔记 可放在大类里

    • 你要提升的领域或技能 2022-01-13 new

    • 没有成体系或初步计划的,不能放在这里,只能在Resources里面 2022-01-13 new | 2022-02-14 delete

    • 还有你想精进的领域,比如健身,网络安全员2022-02-14 delete

    • 其他均放在Resource里

  • Projects(项目):是指一个将要发生的独立事件,并且这个事件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至少需要多个动作才能完成。比如要写一本书,需要整理资料,罗列提纲,撰写内容,联系出版社。类似生活中还有组织一次旅游,录制一期播客等。

    • 项目笔记

    • 来源于Areas

    • 有结束时间的

    • 永久笔记的价值产出

  • Archives(仓库)完成的Project和废弃的Project,所有的文件文档,包括非自主创作的笔记都存到这里。

流程 2022-02-14 add delete\
[收集]—> 所有内容,比如待阅读的文章,日常的速记等\
Cubox[L1:高亮] 筛选有用的文章,并高亮重点内容;速记可筛选后直接放入Resources\
—[导出L1]—> 将高亮内容导出到笔记软件的Inbox \
Inbox[L2、L3:加粗、高亮] 完成L1加粗和L2高亮\
—[移动]—> 感觉理解其内容,可开始转述\
Resources[L4:转述/感想] 时常回顾,让笔记在这里等待发酵,产生感悟/想法,可分大类\
—[创建/移动并关联永久笔记]—> 有自己领域相关的,或者成体系的,可移动到该区域。\
Areas[L4、L5:感悟、成体系] \
—[创建项目笔记]—> 输出并产生价值/影响\
Projects[L5] \
—[移动笔记]—>\
Archives 完成的项目,不建议更改,如需更改可在上面区域中建立新的笔记来关联到这里

但该流程并非固定,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留下你的想法。

References:实践卡片笔记法 – flomo\
对笔记的存放可以不局限于主题分类,而是要从笔记内容,以及未来可能的创作主题方向考虑,对笔记进行标签化管理,这样才能最大化我们的创作思路\
信赖自己的感觉,专注于那些让你有很多思考的知识。不要总担心错过重要的知识,硬着头皮去啃很多自己还没有满足先前条件的知识。[增量阅读]\
现在每天好的知识应接不暇,挑自己正需要的学习就好(学起来特别快),其它的如果真正重要以后总会有机会遇见的。

  • 少分类,少标签,让内容成为索引

  • 相信直觉,勿硬啃,学会增量阅读

  • 够用主义,学需要的,勿焦虑,会有机会再相遇\
    References: 渐进式总结2\
    Here’s the crucial thing to understand: I don’t summarize notes on any sort of schedule, in any particular order, or as a part of a workflow. I summarize them completely opportunistically when I’m already reviewing the note for some other purpose anyway.\
    我不会以任何形式的时间表、任何特定的顺序或流程的来总结笔记。并不是所有笔记都需要L4的总结,交给时间,当我因为某种原因再次看到该笔记时,时机合适时,自然会需要一个总结,相信直觉。\
    Current Self can’t afford to do big, heavy lifts meticulously organizing hundreds of notes upfront.\
    我们谁也负担不起精心组织数百个笔记的重大工作\
    Progressive Summarization is really a method for creating value in an environment of uncertainty. You do concrete, relatively easy work now instead of speculative, difficult work for later. You pull time-consuming, but risk-free activities (reading, highlighting, summarizing) as early in time as possible, and push quick but risky activities (execution, decision making, delivery) as far into the future as possible. This way, you have all the ammunition you need ready and waiting at a moment’s notice, while waiting until the eve of battle to decide which target to attack.\
    渐进式总结实际上是一种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创造价值的方法。你现在做具体的、相对容易的工作,而不是以后投机的、困难的工作。您尽可能早地执行耗时但无风险的活动(L1阅读、L2突出显示、L34总结),并将快速但有风险的活动(执行、决策制定、交付)推向尽可能远的未来。这样,您就可以随时准备好所需的所有弹药并等待通知,同时等到战斗前夕决定攻击哪个目标。

  • 每次阅读或新建卡片,都进行简单的渐进式总结,之后不用阅读全篇笔记,只看它阅读的层数,就知道该卡片的重要性

  • 离散的笔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留下你的思绪

  • 所有笔记都是弹药,等有目标了就可以攻击了。

  • 笔记重要的是记录,而不是笔记在哪里

Content not supported\
This block is a placeholder for Tasks, which has been officially released on the newest version of Evernote and is no longer supported on this version. Deleting or moving this block may cause unexpected behavior in newer versions of Evernote.

  • 想法:放入Cubox?放在References上应该不错

  • 结果:

    • 放入Cubox,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把cubox深度链接放在References

    • 来不及归纳的,或者值得深入学习的,全文复制到Inbox

步骤\ 归属\ 渐进层\ 笔记类型\ 动作\ 下一步的条件\ \ 1\ Collection\ L1: Note\
L2: Bold passages\
收集\
  1. 导入Cubox

  2. 等待回顾

  3. 判断阅读信息价值

  4. 标注 L1\ 值得学习的,或者觉得有必要开始渐进式学习的\ \ 2\ Inbox\ L2: Bold passages\
    L3: Highlighted passages\
    临时笔记\
  5. 建立卡片

  6. 全文复制 / 复制相关文章的摘要 从Cubox复制标注2022-02-14 delete new

  7. 加粗标注和新的关注点\ 值得继续学习\ \ 3\ Resources\ L4: Mini-summary\ 文献笔记\
    永久笔记\
  8. 对加粗的内容,选择重点进行高亮

  9. 可进行转述,添加自己的感悟小结

  10. 等待时机,可进行总结\ 有邻域项目需要关联/链接\
    创建新的邻域项目\
    \ 4\ Areas\ L5: Remix\ 永久笔记\
  11. 创建笔记,关联Resources中的多个笔记

  12. 建立目标,可初步计划

  13. 进行深度思考、整合\
    随着永久笔记的增加,你将会越来越精进该领域,继而成为专家/高手\
    为了完成目标,建立有期限的小目标\ \ 5\ Projects\ L5: Remix\ 项目笔记\
  14. 创建笔记,关联Areas中的单个或多个笔记

  15. 建立目标和期限,指定详细计划

  16. 开始执行\ \ \ 6\ Archives\ \ 归档\
  17. 将完成或失败或暂停的Projects中的项目移过来\ 恢复 / 重启 \

流程实施范例1:\
Reference: \
The Race (Eliyahu M. Goldratt, Robert Fox) notes\
第二个大脑案例研究:婴儿的睡眠训练

  1. Collection
  • 比如看到一篇文章,值得收藏或稍后阅读,则加入Cubox

  • 每天定时定量的去Cubox阅读信息,判断其价值,做好相关标注

  • Inbox,L1,L2

  • 如果发现某篇文章值得深入学习,则全文复制到Evernote:Inbox中,开始渐进式阅读,并添加提醒,日期选一个(明天,2天,1周),添加Reference

  • 如果发现积累的相关文章值得为此做些笔记,则在Evernote:Inbox创建笔记,复制相关文章已标注的内容,添加Reference,并添加提醒,日期选一个(明天,2天,1周)

  • 按提醒回顾笔记,如果需要进一步学习,则移入Resources

  • Resources,L3,L4

  • 高亮并在当前卡片进行精准转述

  • 添加Alert,日期选一个(明天,2天,1周)

    • 定期回顾,添加感悟小结等
  • Areas,L5

  • 创建 / 整合 / 双链 Resources中的笔记

  • 预备项目制,初步计划

  • 添加Alert,可自定义时间

  • Projects,L5

  • 等待时机,从Areas中分离出一个小项目

卡片笔记可选要素:\
Title:\
Tags:\
Date:\
Body: 笔记内容\
Links: 双链接 [印象笔记应用内链接]\
*Citation: 引用 [某个笔记内的某段内容]\
References: Cubox深度链接和其他相关链接\
Alert: 伪随机\
Content not supported\
This block is a placeholder for Tasks, which has been officially released on the newest version of Evernote and is no longer supported on this version. Deleting or moving this block may cause unexpected behavior in newer versions of Evernote.

  • 想法:搜索相关的关键字,链接所有笔记?

  • 结果:按流程,Resource里的链接到Areas中,常提醒回顾,手动链接\
    Content not supported\
    This block is a placeholder for Tasks, which has been officially released on the newest version of Evernote and is no longer supported on this version. Deleting or moving this block may cause unexpected behavior in newer versions of Evernote.

  • 想法:目前这种方法就不错,就是搜索可能不友好

  • 结果:设置为任务\
    Content not supported\
    This block is a placeholder for Tasks, which has been officially released on the newest version of Evernote and is no longer supported on this version. Deleting or moving this block may cause unexpected behavior in newer versions of Evernote.

  • 想法:一页式是为了方便追溯,但不方便双链接,也不符合信息粒度最小的卡片要求。

    • 不采取一页式

      • 优点

        • 便于搜索

        • 便于双链接

      • 缺点

        • 卡片过多,无法全局浏览,需点击卡片进入
      • 解决方法

        • 可按创建时间排列,解决追溯问题

        • 可适当合并笔记,来全局浏览

    • 一页式

      • 优点

        • 全局浏览

        • 可追溯

      • 缺点

        • 搜索不友好

        • 不方便双链接

      • 解决方法

        • 可以添加日期来链接特定卡片
  • 结果:不采取一页式,可适当合并笔记,来全局浏览

    • 采取一页式,日期卡片,便于回顾总结输出

References:\
《卡片笔记写作法》:详解卢曼卡片笔记法,升级你的知识管理系统


2021-04-25 NOTE

关于双链笔记和碎片化学习的感悟

碎片化学习的前提是,成体系

我最近遇到过一种情况,看到一文章或者一知识点,很感兴趣,然后谷歌知乎各种了解学习,最后整理的时候,发现很早以前发现过,只不过关键词不是同一个,然后我就陷入思考,这感觉似曾相识,为啥用双链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根本原因是什么?

Content not supported\
This block is a placeholder for Tasks, which has been officially released on the newest version of Evernote and is no longer supported on this version. Deleting or moving this block may cause unexpected behavior in newer versions of Evernote.

  • 手动双链

  • 一页日期式


2021-04-22 NOTE

渐进式总结法

References:\
渐进式总结1\
渐进式总结2\
L1: Note\
L2: Bold passages,加粗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L3: Highlighted passages,从加粗的内容中,高亮你认为核心的内容\
L4: Mini-summary,写局部或整篇的小结/感悟/想法\
L5: Remix\


2021-04-07 OUT

笔记应用的选择,请谨慎,勿盲目

最近收到很多的私信,有的询问哪一个笔记系统好用,哪种功能多,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对此,我一直无法给到明确的答案,我在想\
我们是否本末倒置了,很多人为了某种功能,而去创造满足该功能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某个应用。

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比如很多人喜欢逛淘宝,看到某种很稀奇,或者很便宜的东西,那么就会先入为主,想象在哪里可以用到它。

所以,如果你对于笔记应用的选择或者说某种功能的使用方法存在疑惑的话,我的建议是,\
先确定你的真实需求,可能你只是想记录而已,并不需要其他看似酷炫的功能。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的笔记类型或者数量,在使用某种功能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像roam research的双链接功能,需要笔记达到一定数量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如果你的需求就是简单的记录或者想开始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的话,我的建议是,选择一款简单,易导出,全平台的笔记应用,其他不要考虑太多,重要的是马上开始记录。印象笔记,notion,workflowy,石墨等都可以。\
往往只有在开始记录的情况下,真实需求才会慢慢显现出来。

如果你在考虑要不要转到另一个笔记应用时,建议你先不要转移笔记,先开始使用它,过一段时间再考察看看是否适合,到时再决定也不迟。\
如果你仍旧在几个笔记应用之间纠结的话,我建议马上开始去使用它们,每个应用使用一周左右,然后选择用的最舒服的即可。\
记住,

千万不要想着选择一次就能终身使用,工具会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千万不要等万事俱备了再开始记录,很多需求或者问题是实践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


2020-12-14 OUT

如何高效使用Roam Research

  • 我的笔记系统目标

    • 简单,高效,灵活: 工具要简单,流程要简单,专注于笔记,而不是繁杂的流程

    • 通用,跨平台: 随时随地,都可以记录

    • 结果导向: 笔记要可跟踪,有进度,做到心里有数

    • 模块化: 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流程更新带来的变动

    • 弹性省时: 时间是最重要的, 该系统对于时间要求最低,不能为了维护该系统而花费大量时间,也不能因为没有时间维护,而导致系统崩溃

  • 使用的工具

    • 双链接笔记(选一即可,我目前用的是RR)

      • Roam Research

        • 使用的第三款双链接笔记

        • 胜在操作逻辑和细节

      • Obsidian

        • 这是我使用的第一款双链接笔记

        • 试用了一个月

        • 很多细节和操作有点非人性化

        • 无法顺畅使用

      • Logseq

        • 使用的第二款双链接笔记

        • 试用了一周

        • 体验很不错, 利用github这个理念很好, 但是很不稳定, 试用两天丢了两次数据, 一次中文乱码

      • RoamEdit(UI操作有点怪,没有继续试用)

    • 手机备忘录

  • 基本概念介绍

    • 以PARA理念为主, 同时每个笔记尽量遵循卡片笔记的理念

    • P : Projects 项目

      • 作用:结果导向,清晰的进度,详细的步骤,有截止时间

      • 来源:细分自areas

      • 特点

        • 有目标和deadline
      • 比如:写一篇关于para的博客;确定产品规格;参加会议

      • 笔记模板:

        • tag: 所属的区域,区域内的项目名,其他相关tag

        • 目标:

        • 截止日期:

        • 进度:

        • 截图\
          – 正在进行的子项目,记得加上TODO

    • A : Areas 领域

      • 作用:标准化某一个领域或者角色

      • 来源:整合自resource

      • 特点:

        • 没有时间限制,持续性

        • 个人的角色或者近期的兴趣

      • 比如:健康;财务;编程;英语;朋友;写作;运动;

      • 模板:

        • tag:
    • R : resources 资源

      • 作用:资源库,素材库

      • 来源:每日笔记, 每个笔记默认都是在这里面的(需要加标签)

      • 特点:感想,灵感,突然感兴趣但不准备长期的东西,拿不准的东西,不确定的

      • 比如:咖啡;音乐;营销;设计;宠物;音乐;营销;

      • 模板:

        • tag:
    • A : Archives 档案

      • 作用:归档

      • 来源:所有

      • 特点:除了归档,也可以放一些不会变的东西,比如个人信息,密码,地址, 电器使用说明书,激活码等

      • 比如:简历;完成的项目回顾;去年年终总结;提案;不再使用的项目资料

    • 例子:

      • 跑马拉松是一个项目,而健康是一个领域

      • 出版书是一个项目,而写作是一个领域

      • 节省3个月的费用是一个项目,而财务是一个领域

      • 去泰国度假是一个项目,而旅行是一个领域

  • 启动步骤(第一次使用PARA)

    • 先创建4个快捷页面(Projects, Areas, Resources, Archives)

    • 第一步:把近期正在做或者想做的事情写下来(项目)

      • ESLpod听写跟读

      • 刷完overthewire

      • cambly课程

      • 刷完

      • Sam课程

      • 刷完c primer plus练习题

      • busuu课程

      • 刷完tryhackme

      • 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 第二步:排列优先级(有截止日期的优先)

      • (P)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 (P)ESL听写跟读

      • (P)cambly课程

      • (P)Sam课程

      • (P)busuu课程

      • (P)刷完overthewire

      • (P)刷完c primary plus练习题

      • (A)刷完tryhackme

      • (A)刷完

    • 第三步:给以上项目分大类(Areas)

      • 英语

      • 编程

      • 渗透测试

      • 工作

      • 网络兼职

    • 第四步:添加角色和近期兴趣(Areas)

      • 家庭

      • 健康

      • 财务

    • 第五步:关于Resources和Archives

      • 注意,不要马上把旧笔记移过来,等用到相关的笔记时候,再移过来即可,因为这样

        • 节省时间

        • 重新吸收整理旧笔记,如果一下子全移过来,那跟复制粘贴没什么区别

        • 如果该系统运行几天后, 发现不大合适, 则可以返回原来的系统

    • 第六步:补充内容

      • 创建TODO LIST页面,并加入快捷方式

        • {{[[query]]: {and: [[TODO]] {not: [[query]]}}}}

          • 在页面内添加以上内容,之后会自动汇总所有todo,可以在sidebar随时查看\
            – [[利用github自动备份Roam Research]]
    • 第七步:马上开始使用

      • 千万不要想当然的觉得,等计划好所有东西后,再开始,这样永远也开始不了

      • 大框架出来后,就可以了

      • 一定要行动,在行动中再慢慢开始补充细节

    • 注意事项

      • 撰写笔记的唯一入口,是 自动生成的以日期为标题的 “每日笔记”

      • 每则笔记保持简洁(卡片),最多4个子标题,每个笔记只写一个知识点,这样方便链接

      • 每则笔记必须要有自己输出的内容, 不能直接复制粘贴

      • 每日笔记分2大块:Todo,Notes

      • Notes部分,每个标题在14个字以内,并在该标题的新页面内写你的相关Notes,相关名词记得[[]]起来,新名词不必急于填写内容,可以等链接的多了,再填也可以,优先完成Notes的内容.

      • 每日笔记是每天主要面对的页面,写完后就不用管它,只要里面的名词有[[]]起来,坐等发酵即可

  • 日常使用流程

    • 打开每日笔记, Todo List和Projects和Areas放在sidebar(按shift再点击相关页面即可)

    • 查看todo list汇总页面

    • 创建今日的todo

      • todo根据情况链接新旧页面
    • 如果看到新的有启发的文章时

      • 电脑方便的话,直接开RR记录

      • 不方便电脑的话,利用纸笔或者备忘录,记录

      • 最后在每日笔记的Notes下,添加标题,并记录感悟等

      • 灵感,学习等内容同上

    • 一天结束后,一般只是整理下笔记就完了,你也可以自己写写总结什么的。


2020-12-13 OUT

使用Roam Research的细节问题

  • 首要原则

    • 把精力花在内容上,其他东西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
  • **关于标签**

    • **只在tags块下添加标签**

      • 其他地方,除了添加表 时间 和 状态 的标签,其他类型的标签都不要加,统一用页面来解决

        • 因为标签是独立性的,连贯性不强,没有上下文,而使用[[]]页面的话,有上下文,方便理解、跳转和引用
    • **标签只需加上最相关或者直接上级的关键词即可**

      • 省时省力

      • 底部的链接模块更干净

      • 截图\
        – **如果没有相关关键词,则使用Inbox或者Resource**

  • **关于新建页面**

    • 所有页面,**均通过搜索框**或者在**有上下午的笔记中创建**

      • 比如,写[[西游记]]读后感

        • 如果你是在写日记或者其他笔记的时候,提到了[[西游记]],则可以直接[[]]起来

        • 如果没有上下文,则直接在搜索框创建即可

        • 然后打上主要标签

      • **切记,千万不要在没有上下文的旧笔记中创建新页面,因为没有任何意义**,如下图

        • 而且如果数量很多的话,页面的链接引用部分会很乱
  • **关于页面内容**

    • 标题性的块,直接使用子块,不要在主块的新页面中使用,方便联系上下文

      • 比如

        • [[西游记]]

          •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链接部分如图,很容易就知道当初为什么创建该页面 (为了举例说明才创建的)

          • 但如果是在西游记的页面中创建的话:

            • 就完全丢失了上下文,如图

  • **关于笔记系统的结构**

    • 千万不要太过纠结于结构

      • 重点在内容
    • 千万不要太沉迷于去分类整理

      • 重点在内容
  • **该笔记不定时更新,欢迎交流**


2020-12-12 OUT

Roam Research 间隔重复功能(类Anki)

  • 对于Anki软件,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吧。

  • 之前也有很多人利用Roam和Anki来回顾知识点。

  • 但是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Roam已经实现间隔重复功能,虽然相对粗糙,但对我来说,也够用了。

  • 用法一样很简单,右键 需要重复块的圆点,选择 ∆ 即可,Roam就会按艾宾浩斯的遗忘天数来提醒你,也就是在回忆日的每日笔记中出现\
    * 如图\

    • 编辑状态如图
    • 只要到了回忆日,该日的每日笔记,就会自动添加该块,会显示一个 ∆
  • 如果完成记忆,记得点击 ∆ 来触发下一个遗忘日的提醒

  • 进入编辑状态的话,如图

    • 后面的数字,表示这是第1天,下次出现在2天后
  • 好了,该功能介绍到此,有什么问题尽管留言哈,欢迎交流。


2020-12-11 OUT

Roam Research不是这样用的

  • 最近,我突然发现,大部分人对Roam Research的用法,都是错误的。

  • 很多人,都是从别的笔记应用转到RR来的,比如notion,印象笔记,为知笔记等。

  • 所以,多多少少,会把线性思维或者说线性笔记的习惯一起转移了过来。

  • 比如:

    • 我们在查找、记录、整理一条笔记的时候,

      • 首先,我们会想该笔记属于什么类型,日常?技能?公司?财务?健康?运动等

      • 然后找到对应的文件夹,如果文件夹下面还有其他细分类别,就会重复该动作

    • 有时候还会使用标签,但也和查找相关类别的文件夹是差不多的动作

    • 有时候还会用到关键词,当然大部分是在关键词非常明确,或者实在找不到笔记的时候。

  • 这个就是典型的线性笔记的大概流程

  • 但是 ,Roam Research的诞生就是为了摆脱这种经典的文件树,也就是线性笔记的束缚。在笔记之间建立联系,构成一张网,而不是依靠单一的父子树关系,永远的沉淀下去。

  • 你可能会说,“OK,那就加个双链接呗,不就可以链接起来了吗?”

  • 不是的,如果只是简单的链接,但不改变线性笔记的习惯,那不就变成了wiki了吗,不就变成了一个个小的互联网了吗,那我还不如直接谷歌百度,信息更多更快。

  • 所以,Roam Research只是一个工具,背后的理念很重要,你们可以看看他的白皮书

  • 重点是,我们要尽量摆脱线性的方法去使用它,不要孤立每个知识点或者每一条笔记,要让新的知识点在旧的知识点上构建起来,这才是双链接的魅力所在。

  • 具体来说

    • 不要像我之前那样,

      • 创建PARA四个页面,做为类文件夹,

        • 然后在该页面内,添加新的相关页面(比如:项目,编程,英语等)

          • 再然后,在相关页面内,填写新的具体内容或者知识点或者项目

          • 如果要添加新的笔记,则是先写在每日笔记上

        • 然后,整理的时候,把它拖到相关页面比如:项目,编程,英语等)

      • 最后,如果是新项目,则在PARA上添加新页面

    • 以上就是典型的线性笔记的流程

    • 接下来说说我理解中,正确的或者说非线性笔记应该是这样的

      • 每日笔记依旧是每天笔记的主要入口

        • 通过标签来初步分类PARA笔记,这样就不用特地把笔记移动到PARA的相关页面,更灵活

          • 我的主要标签:Projects, Areas, Resources, Archives, Inbox

            • 关于PARA的具体用法可以看这里[[如何高效使用Roam Research]]
          • 其他标签:

            • 日期标签:如果是一个日程的话,就可以添加一个日期标签,等到了那天,每日笔记下面就会出现相关链接

            • A\B\C\D:如果需要,可以添加任务的优先级

      • 查找项目的时候,直接搜索PARA标签或者关键字

      • 有新笔记的时候,直接创建新页面,然后打上相关标签,相关的关键字同样,也要[[]]起来

      • 当网络建立起来后,通过笔记来漫游,就会出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灵感

  • 乍一看,感觉只是把文件夹变成了标签 ,事实上确实如此

    • 这样就可以剔除“移动笔记到相关页面”这个动作,更专注于笔记,**笔记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它的关键词,是否可以成为别的笔记的基础**

    • 小小的一个动作的简化,确是一种完全不同理念的系统,有时候进步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步,却很难迈出。

  • OK,以上就是我对于Roam Research的新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0-12-09 OUT

Roam Research更改标签颜色

  • tags:#[[Roam Research系列]]

  • 其实很简单,新建一个page: [[roam/css]]

  • 然后直接插入以下css代码块即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可以设置多个

    • css span.rm-page-ref\[data-tag="在这输入你的标签名"\]{ background: \#ACEDF6; /\\\*背景颜色,可点击色块自行选择\\\*/ color: #000000; /\\\*字体颜色\\\*/ padding: 3px 7px; /\\\*背景颜色的大小,可删除不用设置\\\*/ font-weight: 300; /\\\*字体的粗细,可删除不用设置\\\*/ }

2020-12-02 OUT

比较RoamResearch,Obsidian,Remnote

先说下背景吧。

在双向链接的笔记应用大火之前,我是用印象笔记,TheBrain和Notion三者结合着用。

痛苦并快乐着。。

直到发现RR这个宝藏之后,才发现,其实相关应用早就有了,只是没发现而已。

对于RR,我一直是观望状态,因为RR是网页版的,数据都在云端,我比较喜欢自己掌控数据,所以一直再找替代品。先后接触过org-mode,tiddlywiki等,org的话,上手难度太高,tiddlywiki的stroll,毕竟不是强项,所以

最后选了Obsidian和Remnote来做比较(比较粗糙,将就下哈):\
\
Remnote已支持win、mac、linux和Android(2020-12-22更新)

最后我选择了Obsidian,不仅是因为离线存储,更因为他们的社区很活跃,开发者还是国人,回答社区里的问题很耐心,而且 进展看得见很清晰。

虽然block功能没有,但其实这也是迟早的事。

目前已经更新了block级别的同步了哈

对了,手机端app也已经在日程里了。目前我是直接在网盘里查看,因为都是md格式,很方便。

还有remnote,也很优秀,适合在校学生使用,闪卡功能很赞!不过块引用不支持中文

最后说下我目前的笔记流程吧:

主要就是 PARA 和 Zettelkasten(卡片盒)的结合。

PARA模式很适合不喜欢把笔记分类打标签的人,比如我。。

我很讨厌那种一长串的笔记目录,因为分类和整理很耗费时间,而且很不好找。

所以才有了双向链接,这里就不赘述了。

不知道PARA的可以去 这里看看。这里我就截个图,可以做个初步了解

\
Obsidian里面创建5个文件夹:Projects, Areas, Resources, Archives, attachment

  1. 平时的临时笔记和文献笔记,都在Resources里面。

  2. 然后如果有计划(感兴趣)新起一个项目时,但暂时没有deadline的,在Areas里面新建一个Page,慢慢从Resources里面添加相关信息。

  3. 当决定立项时,移动到Projects里,然后给个deadline。

  4. 项目完成后就放在Archives里。

平时看到的文章什么的,全部都用印象笔记收集起来。

印象笔记就是个大杂烩(文献管理),然后每天利用 Zettelkasten 流程,整理到 Obsidian。

学习笔记的话直接添加到 Resources,标题统一是 时间格式,因为我连标题都懒的起。。

核心思想:只管记,尽情链接。

利用双向链接,一个新的知识点,可以很深入,平时有空就可以继续深入添加。

  • [x] 邮件处理时间和方式,参阅Tigo的方法

2022-08-24

~关于Daily-jots应该是保持清空状态,也就是每个jot,需要有归处,而不是保持在inbox里,~

~可以有短暂时间的发酵,但要控制数量,不能太多。~

~如果没用的,添加删除线~

~还有很多无法归类的,等待自动archive吧~

2022-08-04

关于areas分类,是否可以尝试使用情绪标签或者功能标签,比如health, happiness, finances, life quality

或者欲望/结果标签,confotable zone标签?有用的?想做的?有益的

主要是为了更直观更便捷,直觉性的方式来组织,减少不必要的脑力活动,不过多的进行内容评判标签化,以内容为核心。

2个维度,兴趣指数I和困难指数D,还有其它的可以考虑,比如时间敏感度,优先级,最多选择2个,否则物极必反

同时,不使用tag/subtag,没有分类压力,也方便删减

areas作为pre-projects,其他均放入resources里面,或者areas都可以不要了,或者做为长期目标的projects

**按照之前的官方流程图,Jots的作用是capture,Notes是整理,Task是计划优先级,Calendar是安排完成**

**所以,以上这些笔记应该在Jot的daily note中,有一定结构/结果后在放入Notes中**

~似乎是有些道理 ,但这样的话,不方便回顾,不如目前的一页日志形式直观~ 

**但可以给daily note添加标签,这个不错**

如果每个标签的年笔记少于5个,则需要考虑该标签是否有必要存在

使用Agenda app

Jun 18, 2022

笔记结构

突发奇想

每个大主题下使用para来管理,

比如编程大类下,分别新建para四个笔记本

这样感觉分类会很多,还是算了

May 16, 2022

渐进式阅读

agenda貌似没法渐进式阅读,所以可以在cubox里完成,然后再导入agenda

ReminderMay 13, 2022

其实利用Agenda assign date的功能就可以了

除非是要提醒备忘,则可以添加reminder

Areas的Plan笔记怎么处理May 12, 2022

会一直显示在Not done里面,要不要把它mark 为done?

May 13, 2022

Areas和Projects统一使用Overview模板

可以使用tag来标记,然后保存一个search就可以分别Overview了

Todo List 的优先级划分May 12, 2022

原先是按著名的四象限划分,即:紧急且重要,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但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

但这种方法,在任务创建时就要考虑并分类,脑力耗费较高,且有些任务模棱两可,所以,更新为以下方法:

类别只有两种:重要和不重要

然后用3种优先级,再在类别里面,把近期要做的打上标签,区分紧急程度

可根据需求,也可先分紧急程度,然后再用标签分重要程度

每日流程May 11, 2022

1\.先从Not Done里面安排今天要做的事,可以加reminder,方便追踪

2\.添加无需note的reminder

3\.~可以把今天要做的make as on the agenda~  。

4\.在reminder里,给任务打上priority

5\.到晚上把Inbox清空

平日看到的需要细读或笔记的,加到cubox或inbox中,随意,按分享简易程度

due date和Assign dateMay 11, 2022

note可以直接assign date,可以不用due date

due date可以在note里面使用

还有On the Agenda功能,也要利用起来

可以把需要关注的加到这里来,其他就assign date就可以了

**May 12, 2022**

默认使用assign date(主要任务) 和 due date(子任务)

要安排到日程里时,一般安排在明后天,可以再添加reminder,供每日todo时查看,

due date和reminder可以同时存在

尽量使用assign date,有due date的也要拆分为note

PARA流程更新May 11, 2022

Project必须是从Areas里面诞生的,使用Overview模板

Areas使用Plan模板

更新任务管理流程May 11, 2022

ref: [<----的功能](agenda://note/A5351B82-5692-46CB-8535-A76143AE2431) 

每个笔记使用New note模板

每个任务就是一个note,可以添加笔记或者子任务

日常没必要note的,可以直接添加reminder,可以在reminder里加,但需要note的,最好在agenda里加

◉什么时候note,什么时候checklist,什么时候reminder

•Note: 执行的基本单位,尽量都用note

•Checklist: 每个任务的step,类似菜谱的步骤,而不是无意义的流水,反面教材如下:

建议拆分checklist为note,然后在为每个note留下笔记,附有相关的意义

•**Reminder: 只有Checklist可以使用,Note请用due date**

•Event: 比如要去参加某个活动的,暂时用不到,待考究。

Goals管理May 10, 2022

目前只有一个goals笔记,不够细化或者阶段化,需要一个简洁又能阶段化的管理方式

应该要把goals和todo分开

todo里面如果某个任务完成了一个gola,可以链接过去

现在问题就是,goals页面要怎么布置

May 11, 2022

暂时和任务管理一致,加个tags就好了,在使用中再改吧。

任务管理May 9, 2022

~由于agenda没法筛选全部的todo,因此,所有todo都加个reminder ,日期都定一个,统一在reminder里面查看和完成~

~May 10, 2022~

~但是reminder如果完成,貌似没发同步到agenda~

~测试了,可以同步,不错~

~但是agenda中,checklist和reminder是分开的,打钩并不会完成reminder~

~所以还是统一在reminder上完成。~

~那目前流程就是:~

1\.~每个笔记本都有个置顶的笔记,把相关任务添加到置顶笔记,然后搜索todo即可显示全部~

2\.~然后每天早上安排今天要做的任务,添加全天提醒~

3\.~在reminder app上来完成任务~

~注意,任务只在agenda创建,reminder只负责浏览和完成~

2022/5/7, 07:10May 7, 2022

cubox稍后阅读

agenda inbox所有内容的入口,包括任务或者todolist,可以往下发展为资源,领域或项目

工具、流程汇总May 7, 2022

工具:

•Agenda

•Cubox

May 4, 2022May 4, 2022

从Evernote导入不完整,顾导入PDF格式和HTML格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